2007年双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2007年双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
2007年,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第五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“全国品牌食品城、松花江畔新兴石油区、哈尔滨近郊宜居城市”发展目标,按照“实施品牌战略和大项目牵动战略”的总体部署,全力构筑园区经济、产业经济、农村经济、总部经济四位一体的经济发展新格局,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,加大社会事业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,全年经济社会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一、综合
据初步核算,2007年全市生产总值171.4亿元,按可比价格计算,比上年增长12.4%。其中,第一产业增加值54.3亿元,同比增长7.9%;第二产业增加值55.8亿元,同比增长18.9%;第三产业增加值61.3亿元,同比增长10.7%。三次产业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.9%、48.2%、54.3%。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:32.3:36.7调整为31.7:32.6:35.7。人均生产总值21066元,同比增长16.1%。财政收入58684万元,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3.1%提高到3.4%。
二、农业
农业经济仍然保持平稳发展。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2.6亿元,按可比价计算,比上年增长9.4%,其中农业产值44.2亿元,同比增长13.2%;林业产值0.3亿元,同比增长3.6%;牧业产值45.2亿元,同比增长6%;渔业产值0.9亿元,同比增长2.4%;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.0亿元,同比增长13.7%。
全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4.3亿元,同比增长7.9%;其中:农业增加值完成24.0亿元,增长18.6%。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27.7万亩,比上年减少1.9万亩,同比下降1.0%,其中粮食播种面积304.7万亩,同比增长1.2%。全年粮食总产量为34.39亿斤,同比下降0.8%。
表1 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
指标 |
2007 |
同比增长% |
稻谷(公顷) |
12387 |
3.5 |
小麦(公顷) |
15 |
-78.9 |
玉米(公顷) |
174105 |
4.5 |
大豆(公顷) |
10648 |
-21.5 |
油料(公顷) |
109 |
-62.9 |
糖料(公顷) |
280 |
-14.4 |
蔬菜(公顷) |
5675 |
-61.7 |
表2 主要农产品产量
指标 |
2007 |
比上年增长% |
粮食产量(万吨) |
171.95 |
-0.8 |
水果产量(吨) |
4583 |
82.8 |
糖料产量(吨) |
6825 |
6.2 |
蔬菜产量(万吨) |
14.4 |
-15.2 |
油料产量(吨) |
295 |
-61.8 |
全年林业增加值完成0.2亿元,增长1.0%。我市森林总面积11454公顷,今年国家投入林业资金471万元,其中:退耕还林工程336万元。全年造林面积150公顷,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115公顷,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848公顷,成林抚育面积53公顷,当年苗木产量500万株,四旁零星植树70万株,全年木材采伐量3916立方米。
全年畜牧业增加值完成28.1亿元,增长7.3%。肉类总产量10万吨,比上年增长11.6%。年末生猪、家禽等存栏有不同程度下降,牛肉产量下降,猪肉、禽肉产量稳步增长,牛奶产量比上年略有增长。
表3 主要畜牧产品
指标 |
2007 |
比上年增长% |
肉类产量(万吨) |
10 |
11.6 |
#猪肉产量(吨) |
48016 |
7.7 |
牛肉产量(吨) |
28302 |
-9.3 |
禽肉产量(吨) |
17284 |
38.2 |
牛奶产量(吨) |
775653 |
20.4 |
禽蛋产量(吨) |
85979 |
0.2 |
年末生猪存栏(头) |
361134 |
-1.8 |
奶牛存栏(头) |
270599 |
17.6 |
年末黄牛及肉牛存栏(头) |
205998 |
40.7 |
年末羊存栏(只) |
61077 |
8.6 |
年末家禽存栏(万只) |
1030 |
-1.0 |
全年渔业增加值完成0.7亿元,同比增长2.9%。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0092吨,比上年增长1.4%;养殖收获面积5267公顷,与上年持平。
表4 渔业生产情况
指标 |
2007 |
比上年增长% |
水产品总产量(吨) |
10092 |
1.4 |
捕捞产量(吨) |
450 |
持平 |
养殖产量(吨) |
9642 |
1.4 |
养殖收获面积(公顷) |
5267 |
持平 |
成鱼面积(公顷) |
4711 |
持平 |
育种面积(公顷) |
556 |
持平 |
农业产业,农业机械总动力56.3万千瓦特,同比下降2.8%;全年化肥使用量(折吨量)62240吨,同比增长11.3%;全年农药使用量679吨,同比下降30.5%;全年地膜使用量1537吨,同比下降44.2%;全年有效灌溉面积17850公顷,同比持平;全年农村用电量26211万千瓦时,同比下降0.3%。年末实有耕地334万亩,其中水田8.6万亩。全市人均耕地4.1亩。
三、工业和建筑业
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5.4亿元,比上年增长 18%;实现工业总产值181.3亿元,同比增长21.4%。
表5 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结构
指标 |
单位数(家) |
工业总产值 |
|
实绩(亿元) |
比重(%) |
||
总计 国有企业 股份合作制企业 股份制企业 港、澳、台商投资公司 其他 |
47 4 2 28 6 7 |
61.9 7.4 0.5 20.9 30.8 2.3 |
100 12 0.8 33.8 49.7 3.7 |
全年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 61.9亿元,比上年增长13.9%。增加值完成25.3亿元,比上年增长19.5%。主营业务收入58.6亿元,增长17.7%;利税总额6.8亿元,增长23.5%;利润4亿元,增长52.8%;应收账款净额3.2亿元,增长28%;资产合计39亿元,增长15%;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18亿元,增长14.6%;流动资产平均余额16.9亿元,增长21.6%。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9280人,比上年增加了480人。
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811万元,比上年增长20.4%。全市拥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5家,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6863万元,同比增长21.6%。全年住宅施工面积17.5万平方米,竣工住宅面积16.8万平方米。
四、固定资产投资
2007年,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9557万元,比上年增长33%。完成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03710元,同比增长37%。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1760万元,同比下降52.1%;第二产业投资272969万元,同比增长33.5%,其中工业性投资270969万元, 同比增长36%;第三产业投资131742万元,同比增长40.2%。 按性质分,新建完成投资234786万元,同比增长28.5%;扩建28887万元,同比下降47.3%;改建和技术改造103706万元。同比增长379.4%。按对象分建筑工程245992万元,同比增长39.8%;安装工程28505万元,同比增长127.3%;设备工器具购置132678万元,同比增长28.7%;其他9296万元,同比下降46%。本年施工项目181个,投产项目136个。
五、国内外贸易
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实现217233万元,同比增长10.8%;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实现4920万元,同比增长8.4%。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4.5亿元,比上年增长10.9%。城乡消费品市场同步增长,其中县城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为28.3亿元和6.2亿元,同比增长分别为11%和10%。分行业看,批发零售业零售额30.4亿元,同比增长12.2%;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0.8亿元,同比增长7.1%。按经济类型分,国有及国有控股2.3亿元,同比增长0.3%;非国有32.2亿元,同比增长11.8%。
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8269万美元,比上年增长39%。其中进口总额1745万美元,同比增长7.1%;出口总额6524万美元,同比增长51%。
六、交通运输、邮电和电力
全年交通运输、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实现159455万元,同比增长10.6%。
年末公路总里程2076.3公里,其中国家级公路117.8公里,县级公路216.8公里,乡级公路291.7公里。全县通公路行政村661个,通车率100%。年末拥有运输车辆27751。其中载客汽车5400辆,载货汽车1956辆,农用汽车13039辆,二轮摩托车5149辆,三轮摩托车2207辆。
全年公路运输货运周转量133260千吨公里,同比增长0.9%;公路运输客运周转量76060千人公里,同比增长1.2%。铁路货运周转量3110千吨公里,同比增长12.8%;铁路客运周转量5530千人公里,同比增长21.9%。
全市邮政业务总量2746万元,同比增长12.6%。电信业务总量21165万元,同比增长13.4%。年末本地电话用户数达到413585户,其中农村电话用户83186户。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 192339户。全市固定电话普及率14.3部/百人,移动电话普及率23.5部/百人。年末互联网用户10276户。
全年用电量49989万千瓦时,比上年增长14.4%。其中工业用电量22102万千瓦时,农业用电量848.5万千瓦时,居民生活用电量20783万千瓦时,非居民生活用电742.1万千瓦时,商业用电1476.1万千瓦时。
八、财政、金融和保险
全年实现财政收入总计73380万元,比上年增长30%;全口径财政收入58684万元,同比增长25.7%;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943元,同比增长21%。全年财政总支出106163万元,同比增长31.5%;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910万元,同比增长34.1%。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24466万元,同比增长32.7%;科学技术支出981万元,同比增长40.1%;医疗卫生支出5439万元,同比增长48.4%;农林水事务支出18088万元,同比增长154.2%。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实现2137万元,同比增长0.6%。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4.2亿元,同比增长8.7%。全年现金投放43604万元。
表9 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情况
指 标 |
年末数(亿元) |
同比增长% |
各项存款余额 |
408031 |
11.8 |
#企业存款 |
56351 |
49.6 |
农业存款 |
6147 |
4.4 |
各项贷款余额 |
263998 |
-8.3 |
#短期贷款 |
227274 |
-16 |
#工业贷款 |
13435 |
18.9 |
商业贷款 |
118524 |
-20.9 |
农业贷款 |
66339 |
51.5 |
乡镇企业贷款 |
1158 |
--- |
私营及个体贷款 |
16 |
-98.8 |
中长期贷款 |
36724 |
113.5 |
全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9357万元,比上年增长9.8%。其中,财产险保费收入1342万元,同比增长8.6%;人身险保费收入7770万元,同比增长11.3%。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060万元,同比增长19.1%。
九、教育和科学技术
素质教育继续深化,基础教育均衡发展。全年财政性教育费用支出24466万元,比上年增长32.7%。年末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355所,其中普通中学47所、职业中学1所、小学287所、特殊教育1所、幼儿园12所。在校学生94379人。小学辍学率0.017%;初中辍学率0.47%;高中毛入学率51.3%。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,全市小学专任教师3012人,其中专科以上学历2129人,占比70.7%,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573人,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803人,占比70.1%。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:普通中学1:17.6;小学1:18.27。
全年财政科学技术费用支出981万元,增长40.1%,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0.9%。全年我市举办科技培训班245期。到2007年底我市有科研所14个,自然科学学会30所,攻关项目2个,推广项目6个,农村推广站24所,水利站24所,畜牧兽医站24所,林业指导站24所。当年获专利授权数32件,发明专利数1件。全市专业技术人员9797人,农业技术人员976人,中级职称以上4330人,初级职称5467人。
十、文化、卫生和体育
年末全市有文化站24个,文化馆1个,公共图书馆1个,艺术表演团体1个,电影放映单位24个。艺术团体全年演出40场次;电影放映1600场次,观众292千人次。公共图书馆藏书7.5万册(件),年总流通量71千人次。电视台1座。全市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%,有线电视覆盖率100%,有线电视用户其中农村5.3万户,城市2.2万户。入户率农村30%,城市50%。
全市有卫生机构27家,其中医院3家,卫生院24家,个体开业诊所53个。年末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1381人,其中医生1061人。全市医疗机构病床948张,平均每万人有病床11.7张、医生13人。全市农村建有村卫生室661个,社区服务站6个。 卫生防疫人员370人,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2.5‰,婴儿死亡率10.4‰,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.9%。
体育事业稳步发展,全市体育设施11处,田径运动场2处,乒乓球室32处,篮球训练室5处。专项训练人员11人,业余体校1所,教师10人。体育代表队11个,代表队人数180人,市举办竞赛22次,全市经常性活动人数30.64万人,占人口比例38.3%。
十一、人口、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
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813497人,其中男性人口413925人,女性人口399572人;非农业人口182204人。全年出生人口8752人,死亡人口1940人,人口出生率10.8‰,死亡率2.4‰,人口自然增长率8.4‰。
全市从业人员平均工资16302元,比上年增长24.2%,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186元,同比增长24.5%。其中制造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5715元,同比下降18.6%;事业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094元,同比增长29.7%;行政机关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8570元,同比增长39.8%。
据抽样调查,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74元,同比增长11.5%;人均生活费支出5368元,同比增长7.2%,其中食品类支出1512元,医疗保健支出924元,同比下降24.9%居住支出665元,同比增长11.3%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422元,同比增长17.4%;农村居民人均生活费支出3408元,同比增长10.5%,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24平方米。农民文化娱乐消费比重5.6%,农村彩电普及率100%,农村电脑普及率3%。农村恩格尔系数38.6%,城镇恩格尔系数28.2%。
年末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24个,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数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职职工47364人,参加基本医疗保险5.36万人,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数38800人,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970,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6535人,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5926人,农村传统救济人数2255人,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440570人,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人数73113人。
十二、资源、环境和其他社会事业
年末全市有自然保护区4个,自然保护区面积20429公顷,森林面积11454公顷,当年造林面积150公顷。年末耕地总资源222927公顷,其中:常用耕地面积219850公顷,其中水田12217公顷,水浇地10430公顷。年内减少耕地面积10公顷,其中:基建占地10公顷。环境污染治理本年完成投资4700万元。污水处理厂3座,垃圾处理站1个。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97.14%,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3.56%,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559.5吨。没有环境污染事故。
年末全市安全生产责任事故40件,比去年增加了4件,均为一次死亡人数在1—10人事故。刑事案件立案数792件,减少了228件;犯罪人数359人,减少了7人;民事案件发案3229件,增加了615件。
注: 1、本公报为年度初步统计数。
2、人口数为双城市公安局户籍人口数
3、公报中,生产总值及各行业增加值,产值等绝对数均按现行价格计算,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。
4、各行业数据均来自各主管部门的年度统计报表。